
编者按:今年的两会意义非凡: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波澜壮阔的抗疫大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亦迎来决胜之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迈出这历史性一步之际,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重大任务之下,我们更需要以集思广益凝心聚力,以真知灼见精准发力。为此,广州日报今起推出“云桌会”系列报道,立足广东广州,聚焦两会热点,敬邀读者听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云”上论道。
一个千年商都、科教重镇,一个经济特区、科创高地,广州和深圳这对超级城市“双子星”,被赋予了发挥“双城联动、比翼双飞”的作用,牵引带动广东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广深如何从你追我赶的竞合态势,走向互补协作的“比翼”关系?双城强强联手,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更长远的未来,如何放大广州之“广”、深圳之“深”,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的竞争力?
为讲好广深双城故事,广州日报与深圳特区报近日携手共建“广深联动”“深广联动”频道,分别在新花城客户端和读特客户端闪亮登场。作为频道首个重磅策划,广州日报和深圳特区报今起合推“广深科创1+1”云桌会,分头邀请广州和深圳的知名代表委员、企业家、科创部门负责人和创新创业人士,共论新型广深关系,探索“双城联动”发展之路。
主持人:作为来自广州和深圳企业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两位如何看待广州、深圳在新兴产业合作方面的前景?两座城市如何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实现“1+1>2”的效果?

刘伟
全国政协委员、华体平台董事长兼CEO刘伟:回看20多年前,中国互联网发源地其实在广州,一方面广州发达的外贸产业催生对网络的需求,另一方面广州拥有先行先试的产业环境。
但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深圳上来了。其中有两点较主要的原因:一是深圳城市人群更年轻,年轻就是创新,会不断涌现发展的新思潮。二是深圳创业氛围浓郁。当时,互联网发展不需要很多资源、人脉、行业背景。做成功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产品做到极致,让用户喜欢、愿意买单,再让产品在更大范围内被知晓、被循环使用,可以说是从“一无所有”到“成功登顶”的过程。但在新基建这一领域,发展的逻辑不一样。它需要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不同的行业进行深度整合。一端需要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一端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深厚的经验,能通过研究历史数据资源分析出共性需求、捕捉痛点。在这点上,广州是有优势的。以医疗行业为例,广州拥有华南地区最顶级的医疗资源、救治实力和科研实力。人工智能与医疗结合形成AI医疗产品,只有技术是不行的,还要落地场景、医疗专家及历史医疗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所以这么看起来,未来不管是发展新基建还是数字经济,广州都是非常有优势的,尤其是在融合基础设施上,把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上。能预见的是,在新基建发展中,深圳发挥技术产品研发的优势实现快速突破,广州发挥源头创新和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加速应用落地,强强联手,协同布局,才能更快抓住本轮新基建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